出战顺序的调整直接影响战斗效率和战术执行。角色的行动顺序由速度属性决定,速度越高,行动条上的移动速度越快,从而更早出手。战斗界面左侧的行动条显示角色和敌人的行动顺序,长度固定为100,角色行动后会回归起始位置重新计算行动值。速度的计算公式为行动值=10000÷角色速度,数值越小,出手时间越早。合理分配速度属性是优化出战顺序的核心。
出战顺序的调整不仅依赖速度,还涉及推拉条机制。推条指通过技能或效果延迟敌方行动,拉条则是提前己方角色的行动时间。部分角色的技能可让目标行动值减少一定百分比,从而改变行动顺序。推拉条的计算方式为拉条:己方行动值×(1-拉条比例)或推条:敌方行动值×(1+推条比例)。超过100的行动值会重置为起始点,因此精准计算推拉条效果能有效打乱敌方节奏或加速己方输出循环。
通过弱点偷袭进入战斗时,己方第一回合速度提升50%,反之被偷袭则敌方获得速度增益。这一机制在遭遇战中尤为重要,合理利用可抢占先手优势。额外回合(如希儿的再动机制)不消耗常规回合数,但会正常消耗增益效果的持续时间,因此在规划技能释放时需注意行动顺序的连锁反应。
实战中,站位布局与出战顺序需协同考虑。前排通常放置坦克或控制角色,中排配置辅助或治疗单位,后排则优先安排高输出角色。这种布局能最大限度保护核心输出,同时通过速度调整确保关键技能及时释放。治疗角色速度略高于输出角色,可在输出行动前提供增益或回复,而控制角色速度高于敌方则能提前打断其行动链。
高速角色适合先手控场或爆发,低速角色则可搭配持续增益或后手反击。队伍中不同速度的角色需通过技能联动形成互补,例如高速辅助为低速主C提供增益,或低速坦克在敌方行动后触发保护机制。反复测试不同速度配比,并根据敌方阵容动态调整,是掌握出战顺序调校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