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计是攻城掠地中国战系统的核心策略之一,主要用于守城方削弱敌方进攻部队。其核心机制为:每座军火库提供一次火计释放机会,由国王或一品官员对己方城池使用,敌方每上阵一排士兵,其前五排将受到一次火计伤害。火计生效期间,攻方可通过灭火进度条中断效果,灭火进度满后火计失效。需注意军火库被摧毁或占领后,对应火计次数将消失。
建议将大部分军火库建于国家内围安全区域,避免过早被敌方破坏;外围可少量建造,用于优先消耗火计次数。释放火计时,系统默认优先消耗距离都城最远的军火库次数,因此外围军火库可视为战术缓冲。建造数量无上限,但需平衡资源投入与实际需求,过度集中建设可能导致防御漏洞。
火计的实际战术价值体现在拖延与消耗。守城时,火计能有效减缓敌方推进速度,迫使攻方分兵灭火或承受持续兵力损失。若敌方选择灭火,将消耗其攻城时间,为守方争取援军调度机会;若无视火计,则需承担兵力锐减风险。火计伤害与兵力基数相关,对高防御部队或密集阵型效果尤为显著,但需配合其他防御设施形成联动。
仅国王与一品官员拥有释放权限,需提前规划权限分配。释放目标必须为己方正被攻击的城池,且需预判敌方进攻节奏。火计动画时间较长,可能影响实时指挥效率,需提前演练操作流程。火计无法对空置城池或野战生效,其战术定位纯粹服务于守城防御。
建议在关键城池攻防战前储备充足军火库,并协调幻影支援与火计释放时机。敌方若采用车轮战消耗,可阶段性释放火计打乱其节奏;若集中强攻,则需在主力接战时集中释放。注意火计与地形系统的协同,例如在山林地形中,火计可能延长燃烧时间。
火计作为高阶战术手段,其价值取决于指挥者的预判与执行力。合理运用可逆转局部战局,但过度依赖可能导致资源分配失衡。建议结合实时战况动态调整,将火计纳入多层次防御体系而非孤立手段,方能最大化其战略收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