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的世界中扩建村庄需要从基础规划、资源收集、功能分区和防御建设四个方面入手。首先明确村庄的定位是农业型、工业型还是贸易型,这将决定后续的建筑布局和设施配置。规划时需优先考虑地形平整度、水源分布和交通便利性,确保扩建后的村庄既能满足功能需求,又能保持整体协调性。初期建议用栅栏或火把标记规划区域,便于后续调整。
资源储备是扩建的核心前提,至少需要准备木材、石料、铁矿等基础建材,以及足够支撑村民繁衍的食物。木材可通过批量种植橡树快速获取,石料建议在附近山脉集中开采,铁矿则需向地下挖掘。农田应种植小麦、胡萝卜、土豆等多样化作物,畜牧场则养殖牛、羊等动物。所有资源需分类存放在临时仓库,避免因物资混乱影响建造效率。
功能分区需遵循中心辐射原则,将交易所、图书馆等核心设施集中在村庄中心,外围环绕住宅区,最外层布置农田和工坊。住宅区每栋房屋需配备床和工作站,确保村民能正常作息和工作;商业区要留足交易空间,避免村民拥挤;生产区需与居住区保持距离,减少噪音干扰。道路网络建议采用十字形主干道搭配环形支路的设计,重要路口可设置路灯提升夜间安全性。
防御体系是保障扩建成果的关键,围墙高度至少3格并搭配照明,可有效阻挡僵尸入侵。每10个村民配备1个铁傀儡,关键位置设置陷阱机关。地下建议修建避难所,储备应急物资。定期检查围墙完整性,修复被破坏的区块。若资源充足,可建造瞭望塔增强监控能力,但需注意不要过度压缩村民活动空间。
扩建过程中需持续优化细节,比如用不同材质铺装道路区分功能区,添加花坛、喷泉等装饰性元素提升美观度。村民数量超过20人时,要考虑扩建水井和公共广场等社交场所。最后提醒,每次扩建后都要全面测试村民路径寻路是否正常,避免出现卡死或无法工作的异常情况。整个扩建过程需要耐心和系统性思维,分阶段实施会更有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