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回收主要通过建造页面顶部的一键回收功能实现。该功能会将所有可回收建筑自动收回到建筑页面而非背包,避免因背包容量不足导致回收失败。需墙壁和装饰品仍会返回背包,因此回收前需确保背包有足够空间存放这些物品。回收后建筑会保留原始状态,重新放置时无需再次消耗材料,但拆除时仅返还部分建造资源。

建筑回收的核心价值在于重新规划营地布局或替换低等级设施。基础建筑如地板和墙壁虽然回收操作简单,但需注意其作为功能建筑地基的重要性,拆除前应转移上方设施。功能类建筑如熔炉、织布机等回收后需重新启动生产流程,可能影响资源产出效率。防御建筑如拒马桩和城墙回收后会导致营地防御真空期,建议在安全时段操作。

正在工作的生产类建筑无法直接回收,需先停止其运作;龙窝作为特殊功能建筑不可回收,只能通过重建方式调整位置。部分高阶建筑回收后可能无法立即重建,因涉及稀有图纸或材料需求。装饰物虽然提供声望加成,但集中回收可能导致短期声望下降,需权衡利弊。
从资源管理角度,回收建筑是优化材料分配的重要手段。通过回收闲置设施可获得部分材料补充,缓解资源紧张状况。但需注意反复回收建造会累计资源损耗,长期来看不如合理规划布局经济。对于需要频繁调整的试验区,建议使用造价较低的临时建筑,降低回收成本。

操作流程上,建议先进入建造模式整体预览营地结构,标记待回收区域。批量选择时系统会自动检测建筑间依存关系,避免误拆关键设施。回收后立即检查材料变动情况,及时补充消耗品。对于复杂建筑群可分阶段回收,确保营地功能持续运转。
最后回收功能虽便捷但不能替代规划。建造前充分考虑地形、资源刷新点和防御需求,能有效减少后期调整频率。定期维护建筑状态,修复耐久度损耗,比被动回收更有利于营地长期发展。合理运用回收机制,才能实现生存资源与战斗力的动态平衡。




